改革开放40年:中国石油业大发展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9-07-11 18:21:01 * 浏览 : 1883
独立经营格局

        1979年之后,原油生产连续两年徘徊不前,呈下降之势。面对这种局面,当时有关部门把农村“大包干”的经验引入到石油行业,决定从1981年起,对石油行业实行“1亿吨原油产量包干”政策,具体来说就是石油部门在完成1亿吨产量指标后,超产油和节约的自用油可以出口,所得外汇全额留成,用于进口器材、技术;国内外油价差额绝大部分留作石油勘探开发基金。“石油大包干”极大地调动了石油战线职工的积极性,效果很快体现出来,1985年,原油产量达到了1.25亿吨新水平。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在石油领域勘探和开采技术领域很大程度上处在观念有待更新、设备落后、靠人海战术和拼命精神弥补的阶段。到1983年起外汇留成政策实施,石油领域才开始引进大型计算机、数字地震仪、测井仪等先进勘探装备,并引进法国和美国地震队和测井队,加强中国西部山地、大漠区的勘探技术攻关。
         为了适应世界海洋石油快速发展趋势,1982年2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式成立,成为第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业行业。1983年2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将原来分属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管理的39个石油化工企业划归总公司领导。总公司直属国务院。
        1988年4月,石油部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并将所属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立。自此,中国石油工业基本形成以陆上、海洋、石化3大公司为基础,分工较为明确,各自独立经营的格局。

四海筹谋利九州:石油公司开始了“走出去”步伐

         1989年,中国开展塔里木石油会战时,中国石油领域初步呈现出“两新两高”(即采用新工艺技术、新管理体制,实现高水平、高效益)的新面貌。
        石油领域的技术进步为“走出去”奠定了基础。1993年3月,中国石油中标泰国邦亚区块项目,同年10月,与秘鲁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塔拉拉油田7区作业服务合同。据统计,到2017年,共有34家中国石油企业参与了海外210个石油项目的投资,累计海外石油权益产量达1.9亿吨,由此也带动了中国石油技术和装备进入美国、中东的油气田,为世界石油产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石油的需求也逐渐加大。数据显示,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多。2003年达到9112万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04年首次超过亿吨。

重组经营循大势:石油工业变分业经营为混业经营

         1998年3月,国务院宣布重组石油工业,变分业经营为混业经营,中石油、中石化成为两大贯穿整个产业链的垄断石油集团,并同时获得石油进出口经营权。1999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进行重组改制,组建了各自的股份公司。2000年至2001年,3家股份公司先后在海外成功上市,国有石油公司的产权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004年,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成立,该商会主要维护民营油企的利益。商会成立时,民营油企占据的市场规模已经很庞大。

创新科技竞潮头: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成石油业发展主要动力

        伴随着强劲的工业增长和不断提升的国内生活水平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而在这些能源中,石油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2015年,国内原油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15亿吨,近几年均保持2亿吨高位。
        “走出去”20余年,石油勘探开采技术也不断提高,国内外尚无凹陷区砾岩规模勘探成功的先例,中国石油人经过二十多年艰苦探索,最终突破“勘探禁区”,创立了凹陷区砾岩油藏勘探理论和配套技术体系,发现玛湖10亿吨级特大型砾岩油田,开拓出中国新的石油基地。
         2017年8月6日,塔里木盆地的顺北油气田“顺北评2H井”完钻井深达8433米,创下亚洲最深井、最深定向井两项纪录,标志着中国油气田超深井钻井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攻克了这一世界级钻完井难题,平均埋藏深度超7000米,超深、超高压、超高温的顺北油气田才有成功开发的可能性。
        全球石油工业的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过去靠高投入拉动增长的经营方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已成为带动石油勘探开放发展的主要动力。另外,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投资逐年增加,企业在常规和非常规石油生产上均有突破,在能源转型市场可以为它们提供最新的技术和最好的商业实践。
        2018年7月,国家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
其中正式取消了外资连锁加油站超过30家需中方控股的限制,至此,石油下游环节完全开放。